群众微心愿、干部大行动“五步法”:征集—分类—认领—办理—回访。
党建扶贫“七大行动”:1. 开展班子引领行动,坚强脱贫攻坚核心;2.开展筑牢堡垒行动,夯实脱贫攻坚基础;3. 开展产业惠民行动,抓实脱贫攻坚牵引;4. 开展人才集聚行动,强化脱贫攻坚支撑;5. 开展素质提升行动,加快脱贫攻坚进程;6. 开展乡村治理行动,优化脱贫攻坚环境;7. 开展激励关爱行动,激发脱贫攻坚活力。
党建扶贫“1234”工作法:建强“一个核心”即:班子建设;打牢“两个基础”即:组织基础和帮扶基础;健全“三大机制”即:人才聚集机制、激励关怀机制和乡村治理机制;构建“四扶模式”即:扶志向、扶智力、扶基础、扶产业。
“发家计划”目标:确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人均6元以上,示范村,确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人均20元以上。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,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,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,80%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,5%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。
农民夜校“十讲”:1. 领导干部讲党课;2. 行业专家讲技术;3. 第一书记讲政策;4. 创业能手讲经验;5. 群众代表讲感恩;6. 乡贤达人讲品德;7. 法律顾问讲法律;8. 农村党员讲示范;9. 党史人才讲传统;10. 河道河长讲环保。
农民夜校“八有”标准:有教学场地、有学校标识、有管理人员、有施教设备、有师资配备、有教学教材、有运行机制、有学习活动。
农民夜校教学时间:每所夜校每月开展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不少于2次,每次不少于2学时。
农民夜校机构设置:“农民夜校”管理机构上由1名负责人、1名以上具体管理人员组成。贫困村“农民夜校”由驻村工作组组长或第一书记为负责人,非贫困村“农民夜校”由村党组织书记为负责人。每个乡镇确定1所农民夜校中心校。
农民夜校师资配备:分层建立师资库,市、县、乡师资库入库教师不少于100名、50名、30名。每所“农民夜校”设置至少有6名相对固定的教师。
农民夜校教材设置:分层建立教材库,市、县、乡教材库入库纸质教材不少于100种、50种、30种,音像教材不少于30小时、20小时、10小时。
“两学一做”相关知识
“两学一做”具体内容:学党章党规、学系列讲话,做合格党员。